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可能有这几个原因。首先,从教者本身找原因。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这出自于《礼记.学记》的古训提示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影响之深。师生相厌,情绪抵触,学生怎么能积极主动学习呢?
其次,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学生是否“移情别恋”了。学生的关注点是否在学习上。是迷恋手游还是网络小说?是家庭矛盾还是同学纷争?是痴迷体育运动还是校园早恋?要对学生多加关注。人总会对专注的事情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事必有其他原因吧。
第三,从教学内容和传授方法上找原因。学生在学习之时总会想知道学的知识有何用途。做过多年学生的都会有同感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释疑,教者再教不得法,学生自然不会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反之,教者让学生知悉知识的重要,所学知识在知识体系和实践中的作用,再注意一些教学方法,如,寓教于乐,媒体链接,立体探究,综合实践等,学生会乐见你的课程的。
第四,从学生有无学习动机上找原因。志向是天才的幼苗。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何愁没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乐此不疲”是对这些有活力孩子的最好写照。挥汗如雨的乒乓台上,生龙活虎的篮球场上,半夜三更的电脑桌前,都可见他们的投入的身影,就看我们把他们引向何方了。
总言之,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什么都行了,还要我们教什么呢?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仅管事物的发展决定于内因,但通过我们成人外因的努力,作用于学生这个内因,事情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原创杂文,欢迎交流)
1、学习时不够专心,造成粗心大意错误。
2、学习时间不足,造成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透彻。
3、学习计划性不强,往往时间花了,没有效果。宜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促进学习。
4、学习主动性不足,常常依赖别人来完成作业,缺乏自主研究的能力。
一、应试教育——这是造成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淘汰式教育,它的危害在于: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而遗忘多数学生;教育内容偏重智育,轻视德、体、美、劳等诸方面;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唯智育的评价标准,“满堂问”、“牵着走”的教学模式以及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巨大的升学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开拓与发展,制约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毫无快乐可言的教育,面对的是永无止境的束缚、刻板、压抑和苦涩,难道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吗?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智力气氛、文化修养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一般地说,粗暴、蛮不讲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专制的作风,不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都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侵染或毒害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游离于学习之外,从面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不良的教学氛围
我们有好些学生,一开始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可是,不久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这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被教育或者说就是被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扼杀的。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用分数这一根“尺”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和其它的素质、能力,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对儿童的关爱、理解、宽容和同情:学生有困难,他若视无睹;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他就会冷嘲热讽。有的教师为了惩罚学生,毫不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一些学校缺乏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气氛……凡此种种,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伤害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而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热情、积极性、主动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点消失迨尽。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学习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较差,认知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其学习效率低下;而有的学生从小养成多种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较大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长期缺少成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整个学习生活的失败。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人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很多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学习,这里原因有很多。首先私立学校声誉以及教学实力普遍不如公立学校,其次校园整体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有些差强人意,最后就是在私立学校里学生往往会丧失主动性,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孩子成绩相比公立学校有很大差距。所以无数家长只要有条件都会把孩子优先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在教学实力和校园建设这块私立学校不如公立学校,这点大家都能够理解,可为什么私立学校的学生会缺乏主动性呢?下面可以详细分析。
第一,管理方式过于严苛
私立学校需要对学生成绩和整体升学率负责,因为它是由私人创办并且经营,所以必然需要考虑盈利问题,而只有把升学率搞上去,把学生成绩不断拔高,它才能在社会打响声誉,这样每年招生才能获得家长青睐,有了大量学费来源,校区才能正常运营。而公立学校由于是国家出资开办,所以即便每年亏钱也完全无所谓。所以私立学校是非常关注孩子成绩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它会采取非常严苛的管理模式,比如强制住校,然后每天安排早晚自习,老师还要时刻地盯着孩子上课等等。就因为管得太严,学生反而丧失了自主性,甚至讨厌学习。
第二,校园生活比较单一
私立学校的生活比较单一,所有课程都以提升考试成绩为目标,像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这种都会统统取消。孩子在这种单一且枯燥的环境中学习,那么主动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第三,老师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成绩好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公立学校了,而成绩差的孩子因为没有选择所以只能上私立学校。他们搞不好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它没有兴趣,而私立学校老师水平也非常有限,他们上课过程中没有下意识地帮助孩子去培养学习兴趣,那么他们肯定就没有动力。
发表评论